看见·未被照亮的角落——记录走访江西福彩公益金项目的72小时温暖和煦的阳光下,一幅幅动人的民生画卷正在江西徐徐展开……

中华彩票网  2025-08-18 08:30

  在景德镇市社会福利中心,老人们在护理员的陪伴下剪纸、下棋,皱纹里盛满笑意;在金山村的“一老一小”幸福院里,志愿者俯身倾听老人的絮语,孩子们的笑声在书页间跳跃;在九江市儿童福利院的走廊上,一幅幅充满稚气的画作连成彩虹,记录着成长的足迹……

  这是一次关于“看见”的旅程,看见每道皱纹舒展的弧度、每串笑声跃起的高度、每幅画作延伸的远方。

  在这里,“看见”不仅是目光的停留,更是心灵的抵达,它让我们懂得,社会的温度,就藏在每一个细微的关怀里,藏在每一双托起未来的手中。

  看见“定制关怀”的温度

  清晨五点半,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曾春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为老人穿衣洗漱、照顾老人吃早餐,上午带老人散步做保健操,下午组织手工活动,晚上陪老人看电视,老人休息后开始夜间巡查……这样的工作,她已经坚持了4年。在这4年间,她不仅考取了护理证,还为负责的老人定制了个性化服务,用专业和耐心让老人们从沉默到展颜。“这份工作并不轻松,但我觉得我能帮到他们,心里踏实,我姐姐曾是福利院工作了6年的老员工,在我姐姐的影响下,我也加入了福利院,每当看到老人们信赖的眼神,就觉得一切都值得。”曾春英说。

  据悉,在5662.35万元福彩公益金支持下,新建的景德镇市社会福利中心成为集养老服务与孤残儿童区域养育相结合、兜底性保障与社会化服务相结合、健康养老与失能照护相结合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孤残儿童等特殊群体提供了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据了解,曾春英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特殊照护对象,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聋哑老人,刚来时他完全封闭自己,不吃饭、不吃药,甚至会对靠近的人动手。面对这种情况,曾春英没有退缩。她每天坚持用手势和微笑与老人交流,耐心地一遍遍示范动作。逐渐地,老人开始接受她的照料。“现在他只接我递的东西,吃药、吃饭都很配合,再也没有对我表现出抵触情绪。”说到这里,曾春英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据曾春英透露,每位老人的习惯和健康状况都不同,比如消化功能弱的老人需要制作流食,定期按摩辅助排便。针对老年痴呆症患者,运用培训所学进行定向引导,待老人就寝后,自己会和同事每2小时巡查一次,一直到天亮,重点照护失眠或自闭症老人。“作为护理人员,每当看到老人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和他们每一次舒心的神情,都让我深感这份工作的意义。我们相信,用心的陪伴和真诚的关怀,终将换来老人们的幸福安康,这正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曾春英说。

  看见“模拟家庭”里的晨光

  清晨5点,天还未完全亮,福利院的“模拟家庭”已亮起灯光,陈爸爸和李妈妈已经轻手轻脚地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在这个由民政部门推行的“类家庭养育”项目里,他们作为“模拟父母”,负责照料6名孤残儿童的日常生活,近4年多的时间来,这个特殊的家庭在平凡的日子里,书写着不平凡的温暖故事。

  据悉,2018年起,在福彩公益金的支持下,九江市儿童福利院引入“类家庭养育模式”,由社会爱心夫妻担任“父母”,与孤残儿童组成模拟家庭共同生活。这种模式旨在为儿童提供更接近真实家庭的环境,满足其情感需求,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目前已有30余名儿童在该模式下成长。

  据了解,陈爸爸和李妈妈配合默契,家庭与工作井然有序。清晨,陈爸爸细心帮孩子们穿衣洗漱;与此同时,李妈妈在厨房忙碌,准备营养早餐。7点整,热腾腾的早餐准时上桌,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围坐用餐。饭后,陈爸爸作为福利院的兼职司机开车送孩子们上学,李妈妈则利落地收拾好碗筷,随后前往福利院做康教融合协助工作,二人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让家庭生活温馨有序。

  “这6个孩子年龄差不多,最大的上三年级,最小的刚进幼儿园。四年前,我们通过亲戚介绍加入了‘模拟家庭’项目,从此和这些孩子成了一家人。刚开始确实有些不习惯,但现在每天都被他们的笑声填满,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能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玩耍,心里特别高兴,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李妈妈说。

  据陈爸爸透露,孩子们偶尔也会调皮犯错,但我们从不打骂他们,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会耐心地和他们聊天,慢慢讲道理,看着他们从懵懂到明白事理,这种成长最让人欣慰,现在几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不错,有的孩子过年时还在福利院表演节目。“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天接送他们的时候,孩子们一见到我,就会欢快地跑过来,仰着小脸喊‘爸爸’,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心里涌上一股暖流,在我心中他们早就是我自己的孩子了。”陈爸爸说。

  夫妻二人表示,“其实我们真没做什么特别的,我们不过是想当好孩子的‘爸爸’和‘妈妈’”,让这些孩子也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放学回家有人等,受了委屈有人疼,过节时有新衣裳穿,看着他们从怯生生到会撒娇,从孤僻到开朗,就觉得一切都值得,这里就是他们的家,永远都是。

  看见幸福的笑脸

  在江西九江市湖口县流泗镇金山村,有一个被老人和孩子们亲切称为“幸福院”的地方。每天清晨,这里便热闹起来,老人们聚在一起做养生操、下棋聊天,孩子们在志愿者的陪伴下写作业、做手工,这个充满生机的“一老一小幸福院”,正是当地社工吴冬霞和她的团队用多年心血浇灌的“爱心之家”。

  据悉,该“一老一小幸福院”总投资150万元,其中130万元来自福彩公益金支持,该项目通过对原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造升级,于2024年4月正式投入使用。院内设有图书室、学习室、多功能活动室、休息室、餐厅及医疗室等功能区域,并配备了乒乓球、羽毛球等文体设施,另外还为儿童提供课后学习辅导和免费阅读服务,打造集学习、娱乐、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

  谈起从事社会工作的初衷吴冬霞说:“我的爷爷奶奶都是老党员,从小看着他们帮扶邻里,耳濡目染下,我也想把这份温暖传递下去,我的爱人也很支持我从事社工工作,因此,我从考取初级社工证起步,进阶至中级社工证,同时我还考取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健康指导师等资格证书,为的就是多学些专业知识,更好地为需要帮助的人服务。”

  据了解,针对老年人容易成为诈骗目标的现实困境,吴冬霞主动对接当地派出所,邀请民警以真实案例讲解防诈骗技巧;每逢暑期,她都会组织专业力量开设防溺水、防性侵课程,通过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掌握自我保护技能;为缓解空巢老人的孤独感,每月举办集体生日会,让老人们在歌声中许下心愿,利用欢快的气氛帮助老人走出情绪阴霾。“所有活动都由福彩公益金支持,我们要把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确保福彩公益金使用效益最大化,让更多的老人和孩子受益。”吴冬霞说。

  通过72小时的走访,我们见证了福利院里的温暖与坚守,曾春英为老人定制的每一份关怀;陈爸爸和李妈妈在“模拟家庭”中倾注的每一份爱;吴冬霞在“幸福院”守护的每一张笑脸。这些平凡而动人的故事,传递着社会的温暖,正是这些点滴的善意与专业的守护,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温暖,也让“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愿景,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聂婷婷/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