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彩金再送“及时雨”529名出生缺陷患儿获第40批救助资格

中华彩票网2025-10-27 08:30责编:中华彩票网

  自201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实

  施以来,截至2025年8月底,该项目已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2.33万人,拨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约13.74亿元。为321.26万名新生儿和36.75万孕产妇免费开展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服务和产筛产诊服务,拨付检测经费约6.31亿元。

  10月17日,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同步发布三则复核结果公示(以下简称《公示》),2025年第40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出生缺陷救助项目中,529名患儿通过复核获得救助资格,其中先天性结构畸形170人、功能性出生缺陷321人、遗传代谢病38人。这组数字背后,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持续11年深耕出生缺陷救助领域的又一实践成果,为万千家庭送去温暖与希望。

  三类缺陷全覆盖

  流程规范显温度

  根据三则《公示》,所有通过复核的患儿均经过省级管理机构专家复审、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信息系统复核的双重校验,救助流程严格遵循“省级复审—全国复核—社会公示”的规范路径。公示明确了7天异议期与异议反馈渠道,同时通过“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微信小程序打通实施机构查询通道,方便家长办理后续材料提交手续。“功能性出生缺陷患儿占比超六成,这与项目近年扩大病种覆盖的努力直接相关。”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工作人员表示。据了解,功能性出生缺陷涵盖神经、心血管等8大类疾病,患儿需长期治疗康复,项目允许符合条件的患儿最多申请4次救助,此次321名患儿的救助资格获批,将有效缓解其家庭的长期医疗负担。而遗传代谢病患儿虽仅38人,却凸显了项目对罕见病群体的精准帮扶,这类疾病需通过新生儿筛查早发现,救助资金能为患儿提供持续的特殊治疗支持。

  从“筛”到“救”的全国联动网络

  对出生缺陷患儿救助的高效落地,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构建的全国性服务体系。据了解,目前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已形成覆盖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救助网络,拥有45家省级管理机构、939家实施机构,搭配1701家采血机构和364家产前筛查机构,实现“省有管理单位、市有实施机构”的全域覆盖。

  这种“筛、诊、治、救”的全链条联动在基层尤为显著。以功能性出生缺陷救助为例,家长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完成线上申请,实施机构初审后报省级专家复审,基金会复核公示后拨付资金,整个流程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有效救助模式。

  11年救助超12万人次

  死亡率显著下降

  此次529名患儿获得救助资格,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持续投入的缩影。《公益时报》记者从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获取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15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实施以来,截至2025年8月底,该项目已累计救助出生缺陷患儿12.33万人,拨付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约13.74亿元。为321.26万名新生儿和36.75万孕产妇免费开展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服务和产筛产诊服务,拨付检测经费约6.31亿元。

  11年来,项目带来的公共卫生效益值得关注:与5年前相比,全国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下降30%以上,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疾病发生率降低约23%。以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为例,患儿人均医疗费用约3.83万元,经医保与公益金救助后,平均报销比例达83.02%,有效防止了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尽管当前项目仍面临检测覆盖不足、部分病种未纳入等挑战,但随着公益金投入的持续增加,项目正计划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新增救助病种。据悉,在2025年“关注孕期营养,孕育健康未来”的预防出生缺陷日主题引领下,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将联动医疗机构继续开展营养指导、筛查义诊等活动。

  (记者 张为夷)

京ICP备13011391号-1 京ICP证:130409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542号

©2004-2016 china-lottery.net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