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的“医教协同,塑造心理健康教师发展新动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教师培训项目(第三期)在安徽合肥如期开班。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监事长葛振江、中共安徽省委教育工委委员-省教育厅总督学邵曙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魏若、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体育美育处处长张艳、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海东、安徽省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朱曙培、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心理中心秘书长李雪等领导出席开班仪式。人教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罗音主持开班仪式。来自中西部23个省份的新一批350位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和班主任参加本次培训。
开班仪式上,本次培训课程设计指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以视频形式向全体教师表达了关心与关爱。他指出,深化“医教协同”,强化医学课程与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是推动医疗与教育事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键举措。同时强调,积极促进医生专家与教育专家的协同合作,搭建起有效的沟通桥梁,汇聚多方专业智慧和经验,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是建设健康中国、关心下一代身心健康的生动实践。
葛振江在致辞中指出,本次培训旨在通过“医教协同”模式,为教师搭建起一个多维成长的平台,让家长、心理教师、社会力量、医疗机构的专业医生共同参与到这个平台中来,建立起“家、校、社、医”教联体,搭建起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他希望参训教师能够在培训中切实做到有收获、有进步、有成就,真正实现自我提升与成长。
李海东在致辞中强调,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是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重中之重。他表示,人教社培训工作团队认真落实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励耕计划”培训项目的实施要求,在总结、积累前期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持续扎实提升培训课程品质,致力于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品牌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培训的建设,为老师们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作为参训教师代表,安徽省泗县第一中学分管心理工作的井莉副校长在发言中,表达了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基层心育工作者深情牵挂的感谢。谈及此行,她期望能与各位心育同行携手,在研修学习中深入交流、共同成长,做心理健康领域的“深耕者”、医教协同理念的“融合者”和心育火种的“传播者”。
在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培训汇聚了多方专业力量,既有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生,也有中国人民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合肥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专注心理学研究的知名院校的专家,更有来自安徽一线的心理健康名师。医学界、教育界两大领域专家强强联合,为参训教师提供既有理念引领、又有实践路径的多元视角。与此同时,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培训特别安排了实地观摩与经验交流环节。参训教师将走进合肥市第四十六中学、合肥一六八陶冲湖中学、合肥市第一中学淝河校区、合肥市第四中学、合肥市第七中学及合肥市第八中学6所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实地感受心理健康教育在校园中的创新应用。
开班仪式后,李雪以《学校心理保健体系的建立》的主题讲座拉开培训序幕。围绕学校心理卫生现状、政策支持、学校心理保健体系、危机干预体系、多系统合作以及实现路径这六个维度,李雪医生详细阐述了学校构建三级预防保健体系的实践方法,为学校全面推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指明发展方向。
开班仪式下午,开明出版社总编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主编何妍为大家作《心理健康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发展与成果转化》的主题报告。在报告中,她着重强调了培养心理健康教师科研意识的重要性,并基于多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经验,深入指导参训教师就教科研成果转化及发表提供了极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教育助学项目励耕计划教师培训,是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联合发起的“向阳花学生心理健康促进行动”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年,项目分别在北京、重庆、安徽举办三期、每期8天的线下培训课程。培训期间,项目为全国更大范围的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全年线上心理健康辅助学习课程。全年共计中西部1050余名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分批次参加线下培训,2.5万余名心理健康教师同步进行线上学习。
(来源: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