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健康关系着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残疾儿童成长,一直是全社会所高度关注的。
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对残疾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健康成长意义重大。
2022年,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被确定为云南省残疾预防试点市后,开远市残疾人联合会贯彻落实《残疾预防与残疾人康复条例》,将50万元彩票公益金专项用于残疾预防试点工作,并围绕残疾儿童救助与康复所求所需,保障婴幼儿及中小学生共享彩票公益金的惠民政策。
2018年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实施,数千万残疾儿童家庭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得到极大程度地减轻,帮助大量残疾儿童改善了功能状况,增强了生活自理和社会参与能力。2023年,开远市残联支出由彩票公益金支持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211万元,救助残疾儿童106人,其中救助灵泉办事处阳光家园85人。开远市灵泉办事处阳光家园,是一家专注为特殊儿童提供专业康复训练的托养机构,它依托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为发育迟缓、孤独症的儿童提供专业的康复训练和托养服务。
家住开远市的容容(化名),2014年出生后就诊确为脑发育迟缓,智力低下。为了让容容能够生活自理并慢慢适应社会,通过集中筛查,徐建琳带着儿子来到开远市灵泉办事处阳光家园康复托养机构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经过在阳光家园2个月的康复,容容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不仅能够听从康复师指令,在课堂上静坐,而且可以独立使用勺子吃饭及口杯喝水。现在已经基本具备自理能力和一定的沟通能力。“如果没有彩票公益金的救助以及阳光家园各位老师对荣荣的悉心照顾,我不知道我和荣荣的生活还要黑暗多久。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荣荣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普通人。”徐建琳说。
阳光家园的孩子多数来自农村家庭,家庭人数众多,年收入微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健全人相比有较大的差距,部分家庭还存在一户多残的状况。
自2012年加入阳光家园,田芳已经见证了无数残疾儿童得到彩票公益金的救助,也亲身感受到公益金为阳光家园孩子们筑起新的“家园”。随着公益金打造的“手工坊”“阳光花房”等设施的建起,为残疾儿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帮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
来自开远市羊街乡4岁的小芮溪(化名)自幼患有听力障碍和四肢无力,无法正常收听和行走。由于家庭困难,小芮溪的父母无法负担女儿的治疗费用。开远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向开远市残联通报小芮溪的病情后,开远市残联主动为小芮溪申请了由彩票公益金构成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资金,帮助小芮溪继续治疗。“孩子从小被诊断出无法行走,有时候孩子软软地躺在床上,眼睛睁得大大的,我们都不敢看她。自家种的庄稼仅仅能够糊口,对于孩子的治疗,实在无力。”虽然过去的生活很困难,但如今看着身后趴在肩上东张西望、活泼好动的小芮溪,奶奶陈丽芬露出了笑容,“对于彩票公益金,我们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如果没有这笔公益金,小芮溪今后的人生我们想都不敢想。真的非常感谢医院和公益金的救助,让小芮溪在生病早期就能得到干预和救治,给了她一个有希望的人生。”陈丽芬的感激,不仅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更是对彩票公益金支持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的认可。“开远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在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连续6年进行本地区运动模式监测,及时指导残疾预防及早期干预的工作。此外,我院每年通过彩票公益金开展脊柱侧弯筛查工作,目前已完成16万人次脊柱侧弯筛查及每年约100人次脊柱侧弯康复建档及疗效追踪。”开远市人民医院儿童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科主任李彬介绍道:“除了建档及疗效追踪,2022年我院启动了医教融合工作,根据前期的精准评估,每个月进入幼儿园及学校进行体能、脊柱侧弯的早期干预,目前已经完成6轮,约60次体能、体态、脊柱侧弯训练。”“十四五”以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彩票公益金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补助资金累计投入2713.03万元,支持实施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设备补助、残疾学生助学、残疾人文化服务、困难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残疾评定补贴、残疾人体育、盲人读物出版和盲人公共文化服务等10个项目,有效解决了残疾人的特殊困难,改善了残疾人生活和生存状况,充分彰显了彩票公益金“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公益特性,为社会注入了公益金的大爱和温暖。
(来源:云南福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