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内容:“房屋彩票”可以看作是传统彩票的缩影;传统彩票发行中面临的问题,房屋彩票同样都会碰到,而且会更加“困难重重”。
花两块钱,买一张彩票,奖品并非500万而是一套豪宅。这样的事情似乎在国内还从没听说过,但在国外这种情况却是日益增多,有人甚至专门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房屋彩票”。
所谓“房屋彩票”,指的就是房主发行自制彩票,谁抽到头奖就将获得整栋房屋,整体规则跟彩票非常相似,只不过奖品并非巨额奖金而是房屋。
这个新概念一诞生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在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尤其多。那么这个新兴事物到底靠不靠谱呢?让我们先看几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2镑抽奖中豪宅
不久前英国兰开夏郡居民劳尔,就准备用发行彩票的方式将自己的房子卖掉。劳尔2011年时贷款43万镑购买豪宅,并且花了15万镑重新装修,总价值高达58万镑。然而随着后来经济不景气,无力承担高额房贷的劳尔只好将房屋出售。他的方式也与众不同:通过自制彩票2镑一张出售,总共预计发行50万张彩票,最终谁中奖谁就享有这座房屋所有权。
如果美梦成真,那么劳尔就相当于以100万镑的价格卖掉了这座房子,堪称“只赚不赔”。而目前劳尔已经卖出18万张房屋彩票,距离50万张的宏伟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案例二:500镑一张买彩票 发行者却“跑了”
2005年8月初,英国康沃尔郡的大卫·罗伯茨曾经将自己价值40万英镑的房屋发售彩票出售。每张彩票价值500英镑。但是当买家们满怀欣喜地等待抽奖时,他们被告之,房屋已经被银行收回。而大卫·罗伯茨也不知所踪。好在罗伯茨后来在当地报纸发表声明,表示将退还玩家购买彩票的钱。
案例三:27万的房子只卖出8万
牛津郡的肯特夫妇想将自己价值27万英镑改造之后的烘干房以彩票出售,每张彩票5英镑。但是到截止日期之前只售出了8万英镑的彩票。根据一开始的规定,抽奖还要继续进行。所以只好将这8万英镑扣除公正费用和运行费用之后进行抽奖。结果赢家拿走了7.3万英镑。房子重新回到市场上销售。
趣谈:房屋彩票绕不开这些问题
以上就是几个欧洲个人发行“房屋彩票”的典型案例。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也有人还在路上一往无前。那么“房屋彩票”这个东西究竟靠不靠谱?
笔者认为,这个大胆的新事物,实行起来可能会非常困难,以下问题都摆在眼前:
1.发行:无渠道
卖彩票看似很简单,实际上操作起来却并非如此。像案例一中的劳尔,预估需要发行50万张彩票,但自己又并非专业彩票公司,没有发行渠道更没有相关经验,卖出50万张不知名的彩票难度着实不小。老实说,劳尔能卖掉18万张彩票都已经非常让笔者佩服了~
2.监管:跑路咋办?
房屋彩票发行中还存另一个难题,即购彩者权益维护,如果房主整个“假卖彩票真跑路”可咋办?就像案例二中的罗伯茨一样,尽管后来还是现身了,但其一旦玩失踪,那么购买了500镑彩票(约合人民币4430元)的人就遭殃了,毕竟不是2元一张的小数目。所以,这其中很可能还会涉及到诈骗问题。
3.如何保证公正?
跟正规彩票一样,房屋彩票也会不可避免的碰到公证和公信力的问题。房主可能安排某个远方亲戚中奖,这个可谁都说不准。跟彩票开奖一个样,届时买了彩票的人肯定会质疑是否存在内定、暗箱操作,而在现实中也的确存在这样的可能性。
部分成功案例是通过公证处或找相关律师来保证抽奖公正性,目前并未形成制度;而且由于规模太小也没有相关法律出台。
4. 彩票卖不掉咋办?
如果房屋彩票不能达到预定的销售额,那房主作为发行方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卖多少算多少,赔本赚吆喝;二是宣布开奖作废,并将卖彩票的钱还给彩民。目前来看并不好处理,前者的话房主肯定不愿意,本来想多卖钱,现在却只能少卖钱还多付出精力,赔了夫人又折兵。后者更是很难操作,挨个找到成千上万的购彩者哪怕对政府来说都不容易,更不用提个体力量了。
当然,房主也可以直接卷钱跑路,这同样是上面提到的购彩者权益保护问题。
5.如何定性“房屋彩票”
最后但也是最关键的问题:“房屋彩票”究竟是不是“彩票”?如果它是“彩票”,那由谁来监管?如果不是“彩票”,那它到底又是什么呢?
事实上,这可不仅是简单的定义问题,而是其合法性的关键——如何认定这个新事物,将直接决定它能否生存。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有不少相关报道,而各个国家对此的处理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西欧国家,政府基本都采取了认可态度。尽管个别地方政府在房屋彩票发行中进行了一定干预,在最终判定还是认可这种事物。但在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并非如此。目前美国各州法律明令禁止私人发售彩票,并且规定只有当房屋是被慈善团体所有,或者彩票售出后受益者是非营利性组织时,才允许以彩票形式销售。这也基本掐断了“房屋彩票”在美国的生路。
所以整体来看,正规彩票发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房屋彩票”也全部都会碰到,而且难题只会更多。如果仅凭个人力量或者一时兴趣,这个新事物很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网易彩票易彩时评 阿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