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创:在经过长时间的调研、酝酿和论证后,新中国首张彩票终于在1987年7月27日售出。从此,福利彩票开始起步。
1986年
8月18日,民政部正式向国务院报送《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
12月20日,国务院召开第128次常务会议讨论,原则同意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
1987年
2月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十二届第323次会议讨论,原则同意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请示》,并指出,“除民政部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以外,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搞类似的彩票活动。”
3月13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全国政协联合召开了有27个民主党派和群众团体负责人出席的,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问题的座谈会,经讨论,均表示赞同。
4月7日,民政部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发出了《关于开展社会福利有奖募捐活动的通知》。
6月3日,民政部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募委)成立大会。
7月,第一张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在天津人民印刷厂诞生。
7月26日,中国福利彩票史上第一份广告宣传单由中募委、河北省募委筹委会筹备组和石家庄市有奖募捐领导小组联合发出。
7月27日,中募委发行中心首次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试点发行销售面值1元的传统型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50万张,全国首批试点发行的还有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湖北、黑龙江、上海、天津、洛阳等省市。截至10月底,已售出奖券达2205万张,占发行额的96%。
12月,广东省采取市场化的销售手段,福利彩票采用由销售网点代销,全省每月统一用摇奖的方式当众开奖,中奖号码由媒体公布
探索:当时彩票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彩票到底应该怎样发展壮大?此后,我国福彩工作者开始了一步步的探索。
1988年
1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首次销售面值1元的即开型中国社会福利奖券,两批27万元。
2月10日,中国邮局总公司于今日在全国各地集邮公司正式发行首期龙年奖券纪念封27万枚。
2月27日至29日,中募委在广州召开社会福利奖券发行试点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以经营方式发行奖券的经验。
4月17日,北京首次发行双开式福利奖券。此种奖券面值1元,中奖面由原来的11%扩大到22.12%,奖金返奖率由原来的35%提高到45%。
4月19日,中募委向各地募委会发出《关于调整社会福利资金分成比例的通知》。
8月,深圳市发行人民币与港币两种即开型福利奖券,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8月20日,中募委发行中心北方工作组在太原市首次发行九符成行式刮开型奖券。
11月15日,中募委决定从全国募集的福利资金中拨出100万元人民币,用于解决云南地震所造成的孤老残幼的困难。
11月28日至12月1日,中募委在京召开有奖募捐工作座谈会,会上指出1989年奖券的发行要在巩固城市市场的同时发展农村市场。
1988年中募委发行了一张编号为“01-01-8801”的社会福利奖券,面值1元,俗称“蓝精灵”奖券,这是我国首张(套)使用统一编号发行的彩票。
1989年
2月17日,中募委发出《有奖募捐社会福利资金使用试行办法》。这是中募委第一个关于福利基金使用的专门文件。
3月23日,中募委首次召开全国有奖募捐社会福利资金使用经验交流会。会议提出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用好福利基金,确定了在制定规划和确定项目时,重点放在中小项目上,在兴办中小项目时,重点放在普及上的“雪中送炭”福利基金使用方向。
4月21日,中募委在京召开首届有奖募捐理论研讨会,全国36个省、市代表69人参加。
8月8日,中募委在全国范围内发行亚运会基金奖券。
1989年发行的“双重大奖”是第一张即开传统结合型福利彩票,这也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张贰元面值的福利彩票。
1990年
5月1日,开始执行中募委下发的《关于调整即开型社会福利奖券资金分配比例,统一全国结算办法的通知》。
7月16日,中募委发行中心在山东省烟台市召开了首届奖券发行工作专题研讨会。
11月9日至13日,中募委在京召开首次全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财务工作会议。
规范:经过几年的摸索前进,有关部门对我国彩票市场的运作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并逐步对彩票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1991年
9月6日,中募委正式发出《关于印发〈有奖募捐社会福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这是在1989年2月17日发出的“试行办法”基础上的正式管理办法。
12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彩票市场管理的通知》,第一次对彩票市场制定了具体管理政策,首次明确发行彩票的批准权集中在国务院。
1992年
4月,北京推出百万元大奖组销售即开传统结合型彩票,取得成功。
1992年发行的“阿福06”,是第一张即开型袋装式福利彩票,这也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张伍元面值的福利彩票。
中募委发行中心从下半年开始在发行方法上探索即开票大奖组销售方法,当年全国年销彩票13.28亿元,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
1993年
2月25日,根据民政部批准,中国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券发行中心更名为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这是福利彩票机构第一次更名。
3月23日,中募委发出《关于成立中募委项目资助评审委员会的通知》,建立福利金资助项目评审制度,使福利基金的投放科学化和程序化。
4月6日,首批100万元“双开式”社会福利奖券由北京运抵西藏拉萨。至此,西藏结束了从未发行福利奖券的历史,全国4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全部发行社会福利奖券。
5月5日,国务院再次发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彩票市场管理的通知》,《通知》中重申任何地方或部门均无权批准发行彩票,规定由认购人自主选择号码的主动型彩票(包括六合彩彩票、万字彩票等),未经国务院批准,一律不得发行。
10月15日,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被正式接纳为国际彩票组织(Intertoto)会员,成为中国第一个取得国际彩票组织会员资格的组织,标志着中国福利彩票步入国际舞台。
1994年
5月,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被国家彩票国际协会(ALE)接纳为临时会员,1995年1月1日转为正式会员。
5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严格彩票市场管理 禁止擅自批准发行彩票的通知》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务院主管彩票的机关。
12月2日,民政部发出《关于印发〈中国福利彩票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印发〈有奖募捐社会福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强社会福利有奖募捐工作领导的通知》。这些办法和通知的制定,标志着福利彩票事业向规范化的目标迈了一大步。
1995年
1月16日,经民政部批准,中国社会福利奖券发行中心更名为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这是福利彩票机构第二次更名。
4月10日,中募委彩票发行中心发出通知,禁止将福利彩票作为商业有奖销售凭证。
4月28日,深圳市首次试点发行销售计算机管理的传统型福利彩票,总投注额为166.53万元,于5月10日首次开奖。
6月15日,民政部同意海南省恢复发行福利彩票。海南省曾于1988-1991年在全省范围内发行过福利彩票,后因某些原因,1992年至1995年6月15日前停止发行。
8月24日,中国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在黄山召开全国福利彩票业务研讨会,总结、肯定并在全国推广新疆的“大兵团、闪电战”大奖组销售法,对彩票销售的突破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